当今时代,由于快节奏生活、空气污染、化妆品刺激等原因,人们的皮肤变得比以往更脆弱,敏感肌人群增多。大家越来越重视护肤品的成分,并优先选择对皮肤无刺激、无负担的产品来涂抹。但是化妆品的成分标识常采用一些专业的术语,让人们一头雾水,甚至引起一些误解。本文讲解部分化妆品成分知识。根据规定,从年6月17日起,所有在中国境内销售(包括国内生产和进口报检)的化妆品都需要在产品包装上真实标注产品配方中加入的全部成分的名称。实施全成分标识规定,既符合各国法规规定,保护消费者知情权;也能提供更全面的产品信息,方便消费者选择需要和喜爱的产品,并避开过敏原料。护肤品常见成分及其功效保湿类:透明质酸、甘油、丁二醇、神经酰胺、牛油果树、矿油、尿毒素和矿物元素等。美白类:维生素C及其衍生物、烟酰胺、曲酸、氨甲环酸、光果甘草提取物和熊果苷等。祛痘类:羟基酸、水杨酸、辛酰水杨酸、过氧苯甲酰、杜鹃花酸、葡萄糖酸辛和烟酰胺等。抗衰老类:视*醇及其衍生物、烟酰胺、胜肽、氨基酸肽、玻色因、神经酰胺、大豆异*酮以及酚类。舒缓镇静类:积雪草甘、神经酰胺、没药醇、卵磷脂、牛油果油、洋甘菊提取物、芦荟汁等。维生素类:维生素A:化妆品成分常标为视*醇、视*醛,口服具有维持正常视觉的功效,化妆品中它可以起到抗衰老的作用。维生素B3:化妆品成分标为烟酰胺,具有强化表皮保湿屏障作用,提亮肤色及淡化细纹。维生素C:化妆品成分标为抗坏血酸。它可清除体内氧自由基,化妆品中它主要起着抗氧化和美白的作用。维生素E:化妆品成分标为生育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化妆品中它起着保湿、抗氧化及抗衰老的功效。成分表里的标识规律1.所标识的成分名称按其在配方中的含量由大到小顺序排列,即排位越靠前,表明该成分在化妆品中的含量越高。如水是大多数化妆品中最常使用的溶剂,在许多情况下是含量最多的成分,所以一般排在成分列表最靠前的位置。2.对于产品中含量小于或等于1%的成分,在位于加入量大于1%的成分之后,可以任意顺序排列,成分之间不分先后。3.香精虽然是多种香料的混合物,但在配方表中只作为一个成分,用“香精”一个词进行标注,并和其他成分一起按照加入量的顺序排入成分表中。4.色素一般以着色剂的编号(即索引号)进行标注。如“CI”,如果没有编号,可以采用着色剂的中文名称“颜料*”予以标注。由此可以看出,成分排名的先后顺序并不代表它们的重要性。像水和其他一些物质,如甘油、丁二醇等,都是常用的溶剂,但其除了基本的保湿作用外,更多的是分散和溶解化妆品中的有效成分,帮助这些有效成分接触到皮肤或者毛发,以充分发挥作用。特别要提醒的是,化妆品中很多有效成分的含量可能不如水高,在成分表中排在水的后面,但其是化妆品发挥功效的重要因素。化妆品特殊成分酒精(也称乙醇),在护肤品中主要起到溶解、促渗、抗菌、收敛与凉爽等作用。高浓度的酒精确实可能伤害角质层、容易造成过敏或刺激等,所以很多人就会陷入这样的误区:含有酒精的护肤品“会伤害皮肤、敏感肌完全不能用”。实际上,大多数正规护肤品中添加酒精的含量是很少的(可能只有1%-2%),对皮肤的影响也就微乎其微。香精成分,确实可能容易引起刺激,比如肉桂醇、肉桂醛、羟基香茅醛、香叶醇、丁香酚、异丁香酚、橡苔提取物等等,敏感肌、孕妇、儿童尽量避免使用。不过,香精在提升产品使用体验和刺激使用欲望上,都起着关键作用。选择正规大品牌的产品,一般都是比较安全的。防腐剂山梨酸钾、苯甲醇、苯甲酸钠……这些让人看都看不懂甚至有点吓人的名词,在护肤品中却是不可或缺的存在。防腐剂能保护产品,使其免受微生物污染,延长产品寿命,确保安全性,防止消费者因使用受微生物污染的产品而引起可能的感染。正常人使用是没什么大问题的,但像苯氧乙醇、甲醛释放剂类、异噻唑啉酮类等防腐剂,可能容易引起皮肤刺激,敏感肌及其他问题肌肤需要注意。
以上这几种成分是否引起刺激反应,要根据其在皮肤表面停留时间的长短、添加的剂量、个人皮肤状况来判断。如果本身就是敏感肌,对一款新产品可以先小面积试用无不适之后,再大面积使用,没有必要一看到某个成分就放弃一款产品。
成分表解析
1、大概判断产品的特性
如果对化妆品成分有一些基本的了解,就可以根据核心成分的作用,大致判断一款产品的特性。比如有些宣传美白的产品,认真观察它的成分表,排在前面的成分没有任何美白功效,只在成分表末尾看到美白成分,这类美白产品的效果就要打个问号。
有些宣传具有祛痘效果的产品,成分中却没有任何消炎、杀菌、控油的成分,它的的祛痘效果是怎么达到的呢?只有一种解释,成分中添加了一些违禁成分,比如激素、抗生素等,起到祛痘的效果,但这些成分是不允许在化妆品中添加的。
只要成分表是真实的,并且按照国家规定排序,还是可以通过成分表大概判断一款产品的特性。这种能力可以让你过滤掉很多无效产品,少踩很多坑。
2、判断商家是否诚信
虽然国家在《化妆品标签全成分标注详细说明》中,对化妆品成分的标示、排序都有严格规定,但有些商家,为了迎合消费者一些错误的观念,故意省略一些成分,把成分排序打乱,达到混淆视听的目的。
任何一款化妆品(不含水的成分除外),都必须有防腐措施。如果没有防腐措施,经过仓储、物流、货架,最后到消费者手里,肯定会染菌、腐败、变质。绝大多数宣传不添加防腐剂的产品,只是没有使用常规的防腐剂,而是使用了一些具有防腐作用,但没有被药监局划入防腐剂这个类别管理。
有些商家故意把一些看起来高、大、上的成分放在成分表的前面,忽悠消费者。如果一款产品,成分表前5位全部是所谓的植物提取物、活性成分,这瓶产品的成分排序很可能有问题。
还有些成分,国家指导最大添加量低于1%,但这些成分却排在成分表的前几位,这瓶产品的可信度就很低了。这些常见的成分有寡肽-1(EGF)、视*醇(A醇)、苯乙基间苯二酚(Symwite)、玻尿酸(透明质酸)等等。
3、有效成分添加量够不够
按照国家化妆品成分标示方法规定,成分的排序是按照含量多少,由高到低排序。浓度越高,排序越靠前。所以你会发现,大部分化妆品排在第一位的成分往往是水,因为水的含量最高。但含量1%以下的成分,商家可以自由排序。因此,判断1%这个分割线就非常重要了。简单列举一些方法给各位小伙伴参考:
防腐剂:含量都不会超过1%,如果一些成分排列在防腐剂的后面,说明添加量肯定会低于1%。至于哪些是防腐剂,很多商业网站上都可以查到。但这里要特别说明一下,商业网站的排序并不准确,要去药监局网站查询,或者看产品外包装上的产品排序。
增稠剂:如果成分中出现*原胶,阿拉伯胶等名字为××胶的成分,卡波姆,羟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等名字有××纤维素的成分,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丙烯酸纳等,或者名字中有名字带有××聚合物,××共聚物的八成就是增稠剂。大部分产品总增稠剂添加量都不会超过1%。但不绝对,有些啫喱、凝胶、少部分防晒霜增稠剂添加量会超过1%。
香精:香精添加量非常低,一般添加量都会在1%以下。不过消费者现在对香精比较抵触,商家通常会把他放在最后,不会放在前面。
其他成分:还有些成分,通常添加量都会低于1%,比如透明质酸钠、尿素、甘草酸二钾、尿囊素、EDTA二钠、红没药醇、PCA-钠、人寡肽、棕榈酰×肽、谷胱甘肽等。这类成分非常多,只要多留意,会发现很多。
根据1%分割线,可以辅助判断有效成分添加量,帮助判断一款产品的效果,不被广告宣传迷惑。但要特别说明的是:并不是添加量低于1%,就不能发挥作用。比如前面提到的视*醇(A醇),添加0.%,已经是国家指导最高添加量了。著名的美白成分苯乙基间苯二酚(Symwite),添加0.5%就已经属于高添加量了,再增加刺激性会加大。大家熟悉的玻尿酸(透明质酸),0.5%的添加量就算很高了,再添加,料体就会非常粘腻。1%分割线只是辅助判断成分浓度的一个点,可以参考,但不能认为低于1%就绝对没有用。
成分表给消费者开了一个判断产品特性的窗口,利用好它,可以少走很多弯路,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坑。若国家检验通过了,大可不必担心,但更重要得是了解自己的肤质,选择适合自己的护肤品才好。
贝多多喷雾主要成分及功效
1.透明质酸钠:也就是大家喜欢的玻尿酸,保湿,补水,滋润,抗衰老。
2.小分子肽:保鲜抗老化成分,祛斑,美白,抗皱,抗氧化,长出胶原蛋白。
3.库拉索芦荟叶汁:修复痘印,滋养,抗敏,抗病毒,舒缓,抗皱,消炎,对抗激素脸。
4.甘油和丁二醇:常规的保湿剂,具有保湿,补水,滋润。
5.银耳提取物:银耳就是雪耳,古代杨贵妃和慈禧太后的至爱美容保健品,现在大部分爱美人士也经常饮用的雪耳糖水,具有抗皱,滋养,修护,增加皮肤弹性,紧致。
6.七叶树提取物:药剂师常用的消炎成分,一般的手术后打点滴注入的成分,改善血液循环,减少黑眼圈形成,抗炎,抗水肿。
7.忍冬花提取物:俗称金银花,消炎,抗病毒,具有清热解毒,祛痘,植物协同防腐。
8.3-o-乙基抗坏血酸:即维他命C衍生物,具有抗氧化(碘酒褪色演示),美白,祛斑。
9.烟酰胺:网红美白成分维生素B3,可以改善皮肤粗糙,平滑肌肤,美白,祛痘,消炎。
10.神经酰胺2:SK-II神仙水主要成分,保湿,抗衰老,平滑肌肤。
11.岩藻糖:深海抗敏修复成分,抗敏,靶向治疗皮肤炎症,对抗激素脸。
12.甘草酸二钾:眼药水可用抗刺激成分,抗刺激,抗过敏。
贝多多大量招聘省代理,区域代理,微商代理,直销代理,并广泛与电商或美容院等合作,价格实惠,量大从优。不需要投资,不需要开店,不交保证金,总部一件代发,轻松经营,勤劳致富。我们的电话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