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雪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温和版早C晚A [复制链接]

1#
设为星标?,点亮文末‘在看’和‘赞’

“早C晚A”的流行不是偶然,VC和VA的发现和走红在护肤行业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从发现它们的护肤价值至今即便过去几十年,仍然无法被超越。即便越来越多的抗老、抗氧化成分纷纷问世,并都被拿出来与VC、VA做对比,实际上绝大多数都是拉踩AC蹭热度,被拉踩得越多,反而越能证明C和A的实力。

而“早C晚A”的护肤概念,其实就是日常抗衰思路的公式化总结——日间使用VC对抗光损伤、保护皮肤减少老化,夜间使用VA促进胶原蛋白新生,修护光损伤。同时它们还都是具有美白、细腻肤质等功效的多面手,这种简简单单就涵盖绝大部分皮肤问题,并且有大量数据证实的搭配,自然会受到大家的青睐。

但随着近两年“成分护肤流”的爆火,多少让大家有些迷茫,是不是必须人人用C和A?不然护肤就没有意义?以至于很多皮肤脆弱的敏弱肌肤、还不太懂护肤的新手小白盲目使用,殊不知高浓度原型VC和A醇,都有较高刺激性,想要联合使用的门槛可是不低,一定会将部分人拒之门外。

而且敏弱肌肤强行使用猛药,给皮肤来带的损伤甚至可能远高于收益,刺激造成炎症爆发、屏障受损,间接导致皮肤老化和变黑。所以,我想给刚开始尝试VA、VC的胖友几个实践时的建议:

1.用VC、VA之前,要先确定自己的屏障是稳定的、没有脆弱或者明显的炎症表现、没有皮肤病。

2.首次接触时,建议先在VC、VA中先挑选一个进行尝试,等到确定耐受之后,再少量增加另一个产品,切勿贸然同时使用两个“陌生猛药”。

3.注意防晒,防晒是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抗衰方法。

4.不要过分追求高浓度。

尤其是本身就没有太严重的光老化的皮肤,真的没有太大的必要去承受高浓度的刺激,并且前段时间在微博里刚写过,要知道我们用的是产品都是“复方”,不是“单方”,活性物的组合能够把刺激度降低、效果提升,才是产品所追求的,

如果你确实无法耐受高浓度,不妨把产品浓度降低并通过搭配其他抗老、抗氧化成分来获得效果。此外,如果无法耐受原型VC和A醇,可以用衍生物来替代,像乙基VC、AA2G都是的VC衍生物,HPR、RR酯则是近年来势头很猛的VA衍生物。

敏弱肤质的挑选VC、VA的标准:

??首先考虑衍生物,不仅更温和,而且也稳定,不会用着用着就失活了,最终效果也足够好;

??不追求高浓度,即便是衍生物也还会有刺激性,适当浓度细水长流才是关键;

??最好能复配多重不同成分其他产品,协同增强效果的同时,也尽量覆盖多条通路,减少其他产品的叠加。

以下是我用过的觉得最值得推荐的VC、VA产品,推荐敏弱肌肤,不追求猛药的健康皮肤也非常适合:

VC

3LabPERFECT"C"TREATMENTSERUM3Lab是个在国内比较没名气的美国贵妇品牌,基本上产品的肤感和配方都没得挑,这款VC精华用的是SAP和AA2G两种衍生物,预计浓度也不低,SAP应该算是VC衍生物一代目了,早几十年前也算是突破性的成分,现在来看稳定性和转化率都不是太好,对促进胶原蛋白合成的能力只有原型VC的十分之一左右。

好在SAP有自己的特长,SAP能够抑制皮脂中的角鲨烯氧化、抑制痤疮杆菌,所以是特别适合痘皮的成分。这里再加上AA2G,弥补了SAP在美白和促进胶原方面的能力,并且不同衍生物在皮肤上转化成VC的效率不同,也能够更持续的发挥抗氧化能力。

衍生物不够,其他成分来辅助,这款VC精华的活性物也是,使用了能够促进胶原蛋白新生的胜肽——棕榈酰寡肽、棕榈酰三肽-5、棕榈酰四肽-3;促进人体表皮干细胞活性,从而改善皱纹的苹果干细胞,以及一大堆例如虾青素、碧萝芷、巴西莓、洋甘菊、啤酒花、甘草酸二钾、母菊薁等抗氧化、抗炎、抗菌的植物成分,使保护细胞、减少光损伤、美白的能力更强。

温和却功效全面,属于抗老向的VC精华,而且不好质地做的非常舒服,适合嫌弃各种VC精华肤感难受的油皮使用,挤出来是一坨没有流动性的凝乳,上脸刚推开的硅感很重,但抹着抹着就化水了,类似早些年很火的“爆水霜”的肤感,十分清透、不油腻。

除了很讨厌硅感的胖友,应该没有人会讨厌它的使用感。不过也正是因为肤感太好,不知不觉就用得飞快,千元的价格确实性价比比较低。

另外,这款精华不仅适合日间防御,痘肌也可以尝试在夜间搭配A醇使用,不仅抗老效果double,而且有研究发现,联合使用5%SAP+0.2%A醇,对炎症痤疮有很好的改善效果。这也是给痘肌提供一种新的抗老+预防痘痘的思路,当然不一定是得要用这款产品,其他性价比更高的SAP产品也可尝试,例如RadhaBeauty、HABA美白精华、女优肌等。

SVR20%VC安瓶这款精华主打的是我非常喜欢的一种衍生物——乙基VC,它优点很多,大致就是比原型VC更稳定、更温和、更容易渗透、产品搭配也禁忌更少,与EUK也可以尽情搭配,又比MAP、SAP等衍生物的转化率更高。

SVR主打的是20%的乙基VC,和适量的强抗炎成分吴茱萸果提取物以及木糖醇类的保湿剂,配方上并不华丽,但我却经常推荐给身边朋友的产品,原因如下:

首先它的肤感比其他高浓度VC精华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其次虽然加了酒精,但仍旧比原型VC精华要温和不少,加上+的价格相比其他高浓度乙基VC来说是比较实惠的。

不过缺点则是没有搭配其他抗氧化剂,显得有些寡淡,更建议后续搭配其他含有抗氧化剂的产品一起使用。

这款产品的配方各个方面都没有特别突出,仅仅是把乙基VC本身的能力发挥至最佳,但乙基VC确实可以独挑大梁,所以是各方面又都比较均衡的实用型路线,如果你不想在VC投入太多预算,我非常推荐试试SVR。

dermadoctorkakaduC精华PCASKIN在美国也是地位相当高的药妆品牌之一,VC精华做得甚至比我们熟悉的一些药妆品牌还要好。

可以看作是SVR的高级版,也是主打20%乙基VC,和类似的水+溶剂配方,都是刚涂抹会有些许油腻,但很快能挥发的质地。

这款除了VC外,比SVR更多了EGCG、阿魏酸、VE、卡卡杜果提取,其实就是模仿修丽可的CEF,又多了抗氧化超强的、能减少光损伤、抑制炎症的EGCG和卡卡杜果,抗氧化和美白能力都要比SVR强不少。

可惜价格也比SVR贵了一倍,总体是一款很不错的产品,性价比一般,同价位我会更喜欢后面要推荐的medik8。

Medik8SUPERC30INTENSE

Medik8两款类似的VC,我更推荐这款INTENSE,主打是30%乙基VC+阿魏酸+四氢姜*素,并且是超级稳定的无水溶剂配方。

乙基VC的功效就不多介绍了,这里的浓度加到30%算是拉满了,所以每次用量也不要太多,全脸用3-6滴就足够了。

着重值得介绍的是阿魏酸和姜*素,阿魏酸不仅仅是简单的抗氧化作用,他还能够抑制黑色素生成、抑制黑色素细胞增殖,还能提升人体自身的抗氧化能力,对皮肤有超强的保护作用。缺点就是极其不稳定,可能比原型VC都差,所以放在这种无水溶剂溶液当中,是最利于它保持活性的环境。

而姜*素就是人尽皆知的万金油成分了,美白效果据说堪比对苯二酚,而且对多种自由基都有很强的抑制能力,说它是自由基全面杀手一点都不夸张,还有很强的抗炎和促进胶原蛋白的作用,这是为啥娇韵诗双萃前两年升级改版的时候要声势浩大的将它加进去。

在超稳定的配方环境下,高浓度的乙基VC联合两种超强的全能成分,能持续发挥强抗氧化、强抗炎、美白、抗老的作用,还不用担心在空瓶之前就突然失活。

缺点则是无水溶剂的溶液,肤感很差,是不容易吸收的油闷感,不过我感觉它用的溶剂比TO爱用的丙二醇要稍稍清爽一点,所以只推荐给和我一样能够接受为了效果,牺牲肤感的护肤狂热爱好者。

NIODVC精华Deciem的配方向来都是如此超级简单粗暴,全成分只有四个:丙二醇+30%乙基VC+SOD+锌发酵产物。

看过上面这么多款VC的点评,大家应该也能get这款产品啥意思了,与Medik8一样都是非常的稳定,SOD也是极不稳定的成分,基本上有水的配方中的SOD都是吉祥物,没卵用。

在这种无水溶剂配方中,SOD和VC能够好好发挥保护细胞、减少损失的那个作用。缺点是肤感极差,又油又闷,综合能力都不如Medik8,不过好在价格更实惠。

另外,要注意一下,NIOD和Medik8这种超高浓度的添加,再加上高比例溶剂,千万不要大量涂抹,不但肤感难受,而且也比较刺激,全脸擦个3-6滴就够够的了。

所以小小一瓶估计能用个大半年,折算下来性价比极高,推荐给预算不足且可以忍耐肤感不好的胖友。

至本多元维c精华各方面都算是一个比较折中的选择,主打15%VC(13%乙基VC2%VCIP)+1%VE葡糖苷+0.2%麦角硫因+0.2%谷胱甘肽+0.05%lipochroman-6.

VC浓度比较适中,并且水溶性和油溶性VC的组合,可以搭配出更缓释的作用,理论上油溶性的VCIP因为其VC的羟基结构没有被修饰保护,所以能够起到比乙基VC更加快速直接的抗氧化效果,但是相应的VCIP因为羟基结构没有被修饰保护,更有可能短时间内就在皮肤浅表已经失活;但乙基VC渗透性更好,等VCIP失活的时候,大量的乙基VC已经能在皮肤内部起效了。

多元密集精华的逻辑是模仿人体细胞天然的抗氧化逻辑,VE抗氧打头阵,VE失活了VC顶上,VC失活了再麦角硫因和谷胱甘肽顶上,这哥俩失活了再有lipochroman-6唤醒谷胱甘肽还原酶顶上,前面一个失活了就用后面一个把前者复活,有限的活性物能形成无限的抗氧化循环,层层托底的“自生循环”抗氧化理念。

成分组合和概念都非常吸引人,国货品牌的价格也更有优势,是一款普适性极高的抗氧化产品。肤感相比大部分VC精华也算不错的,是略带滋润度的乳液质地,不至于美妙,但不闷不粘不搓泥,综合能力非常强。

VA

优时颜黑引力精华

传统的VA成分都有明显的刺激性,导致很多薄弱肤质无法耐受,刺激带来的炎症反而是促进老化,得不偿失。所以我非常喜欢HPR,这个新型的VA衍生物不仅仅是刺激性明显比A醇更低,而且HPR不需要转化就能直接和皮肤中的A酸受体产生反应,理论上比A醇的效果更快,其次HPR比视*醇要稳定,有实验测试过,HPR产品即便开封6个月,也几乎没有明显的失活。几乎是删除了A醇的最大缺点同时将所有A醇的优点于一身,是非常价值的成分,也很适合敏弱肌肤使用。

优时颜黑引力精华用的就是0.1%HPR+0.18%视*醇丙酸酯,视*醇丙酸酯是经典的A酯成分中最好的一种,我之前特别爱用的OLAY舒纹精华用的就是它,高稳定温和起效的HPR复配缓慢转化的A酯,能够形成缓释作用的组合,由HPR先直接起效,A酯再逐渐转化成A酸,持续发挥VA的多重功效,并最大程度的降低了刺激性。

除了两大VA衍生物,还用到了两种胜肽—升级版的乙酰基六肽-8和乙酰基二肽-1鲸蜡酯,前者是不仅将类肉毒的抑制动态纹的作用做了提升,而且增加了促进胶原合成的作用,而后者不仅抑制炎症后皮肤泛红,还可以促进弹性蛋白合成,与VA协同,弥补了VA的缺陷也加强VA本身的作用,简简单单四个活性物的选择就把抗老护理的重点一网打尽,同时覆盖弹性蛋白、胶原蛋白、透明质酸以及舒缓动态纹,

肽和这两个VA衍生物都是比较温和的抗老成分,这瓶精华却还是加入了大量的抗炎、舒缓成分,羟基积雪草甙、SymRelief(红没药醇姜根)、SymSitiveTM(叔丁基环已醇),多通路抑制刺激反应,后续也不需要叠加优色林/理肤泉啥的舒缓面霜了。比较贴心的是,还配了低浓度的mini版,对于刚开始接触VA的胖友来说也方便建立耐受。

而且肤感很不错,是无流动性的乳液质地,但很容易推开,轻薄又丝滑,不油腻也不粘,我会有额头的抬头纹单独多擦一泵,丝毫不觉得刺激。虽然我对VA耐受度极高,也还是很喜欢用它,特别是在光子嫩肤几天后,我也会用,对我来说完全无刺激感,应该是一个敏弱肌肤的安心选择。这瓶黑引力精华嫩肤和紧致的功效很不错,总体来说就是温和又高效。

Medik8r-RetinoateYouthActivatingCreamSerum

Medik8主打的是另一种很有前景的VA衍生物—视*醇视*酸酯(RR),目前在国内没有HPR那么有名,但将来估计也会被广泛使用。

RR酯是通过视*醇的羟基与视*酸酯化反应得到的,在皮肤中会被酯酶分解成一个A醇和一个A酸,A酸能够即刻与A酸受体结合发挥作用,A醇再后续转化成A酸起效,并且刺激性大约只有同等浓度A醇的一半。

温和之余,RR酯的效果也很好,原料商提供的资料显示,其促进胶原蛋白合成的速度是A醇的1.4倍,是温和又有效的代表。

Medik8这款VA精华的配方比较简单,没有太多的香料、色料等肤感调整成分,活性物除了RR酯和少量的VC衍生物,还有一个香奈儿爱用的扁叶香兰果提取,能为细胞增加能量,优化细胞功能,联合RR酯能够促进细胞的再生能力。

基本上就是一款为敏弱肤质量身打造的VA精华,我个人用下来觉得温和度与优时颜差不多,肤感也不差,是滋润度适中的乳液感,抹开后很快就成膜了,没什么发粘发油的问题。

但千元级别的价格偏高了,可能是RR酯成本比较高的问题,目前市面上主打RR酯的产品都挺贵,也期待有更多国产品牌用上这个原料吧。

彼得罗夫PeterThomasRothGreenReleafTherapeuticSleepCream

我非常喜欢也写了多次的彼得罗夫面霜,这款面霜应该是为了脆弱又需要抗老的肤质设计的,主打的是0.2%HPR+2%褪黑素+大麻籽油+5%燕麦仁细粉。HPR本就不太刺激,它还加上了高含量的褪黑素和燕麦仁细粉,以及少量的大麻籽油、积雪草、姜根、尿囊素来舒缓、抗炎。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燕麦仁细粉(colloidaloatmeal)和褪黑素,前者是FDA针对治疗湿疹症状批准的唯一非处方药成分,意在缓解刺激、泛红、修护屏障,很多我们熟悉的品牌,如优色林、Aveeno、FAB都在修护产品中将它作为主打。前两个婴儿品牌基本都添加了1%,已经有很好的舒缓修复效果,而彼得罗夫则加到了5%,想来彼得罗夫为了想尝试VA的脆弱肤质操碎了心。

而褪黑素理论上抗氧化能力极佳,能对抗多种不同的自由基,同时褪黑素的代谢产物本身也是很强的抗氧化剂,只靠自己就能循环起来,再加上褪黑素还能激活皮肤自身的抗氧化系统,多通路的对抗自由基,形成抗氧化的级联反应。

用起来也丝毫不刺激,面霜的肤感也还可以,看似厚重,但推开后就哑光了,不油不粘,也是很适合敏弱肤质的VA产品。

Sarahchapman

iconnightsmartsomeA3Xmoisturiser

即便它是全文最不温和的一款,却依然是同类型产品中非常温和的配方。主打的是浓度未知的A醛+A酯+类VA功效的肽。

A醛是传统VA成分中,最接近A酸的衍生物,只需要转化一步就能起效,早些年是雅漾母公司的专利,后来专利过期后,也没有太多品牌去用。

可能是大家发现A醇用着都很香,且有更大量证据支持,就不愿意尝鲜了吧。直到近两年,新型的A酸酯和植物类VA开始流行,大家似乎都开始逐渐冷落了A醛。

不过即便如此,从雅漾的各种实验数据来看,A醛依然是值得信赖的抗老成分。

SarahChapman估计A醛添加量不多,所以又复配了视*醇棕榈酸酯+类VA功效的肉豆蔻酰三肽-31,协同A醛激活A酸受体,达到更好的抗老作用。

另外,还是用了X50微囊包含了棕榈酰七铜肽15+棕榈酰四肽50,它的效果是促进皮肤GAGs透明质酸的合成。

榈酰七铜肽15具有趋向“成纤维细胞”的特点,棕榈酰七铜肽15作为微囊表面的“肽配体”进入皮肤之后会主动趋向成纤维母细胞表面的生长因子受体,与这个受体相结合,达到靶向成纤维母细胞的效果。

并且在X50微囊抵达成纤维母细胞表面后,会利用羟基乙酸/乳酸共聚物特有的透膜性,给包裹体中的棕榈酰四肽50打开通道,输送到成纤维母细胞的内部去。简单的说,就是“棕榈酰七铜肽15”相当于假扮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有目标地直达细胞受体去与成纤维母细胞结合,接着再释放棕榈酰四肽50从而精准刺激透明质酸合成,配合VA类促进胶原合成,来共同达到抗老作用。

不过我无法理解的是,旗舰店详情页说使用这种50X包裹技术来包裹VA,但从原料商的资料中,并没有看见包裹VA的X50,比较奇怪,可能品牌后期又在原料上做了特殊的处理,将VA绑在了微囊表面?这都不得而知了,不过至少可以确定,即便不绑VA,这种复合VA+微囊多肽的组合,抗老功效不弱,且还比较温和。

还加入了绿宝瓶同款的Ecoskin,来喂养皮肤表面有益菌群,以及神经酰胺、红没药醇、尿囊素和白花油等经典的滋润修护、抗炎成分,缓解VA的刺激。

肤感还相当不错,绵软又滋润,延展性很好,成膜后滋润度适中,不油腻,对干皮来说保湿度一般,作为抗老晚霜很合格。我单用不刺激,但尝试把它和HPR产品叠加使用,两个温和的产品,才产生了轻微的刺激。

理论上这款是介于极温和挂与普通VA产品的刺激度,大部分肤质应该都没问题。不过也是非常不好买,如果能买到的话,可以试试。

IndeedLabsretinolreface

海淘时顺手买的原料桶,没想到还挺好使用,主打1%的A醇+补骨脂酚。

补骨脂酚目前应该是各种植物类VA中最火的成分,它有和A醇类似的靶向,能激活细胞A酸受体,和A醇一样都能促进胶原合成、减少MMP表达,减少胶原蛋白降解。BritishJournalofDermatology上有一篇论文比较了0.5%的A醇和补骨脂酚的面霜,44名患者在超过12周的时间里,每天两次使用0.5%的补骨脂酚乳膏或每晚使用一次0.5%A醇,结果发现视*醇和补骨脂酚同样具有改善光老化的作用,但补骨脂酚更加温和,相比A醇更不容易引起起屑、刺痛。除抗老外,补骨脂酚在抗炎、抗氧化、抗痘方面也表现出色。

不过44名的样本不算多,跟视*醇各种研究的基数来比是小巫见大巫了,所以这种A醇配补骨脂酚的组合就非常的击中,像我这样贪恋新型类VA成分又舍不得放弃A醇的人。

浓度估计都不高,不过可以理解,毕竟补骨脂酚原料成本非常贵,平价产品能用上就非常良心了。

虽然价格不贵,配方和工艺却一点不含糊,A醇还做了包裹处理,本就浓度不高,处理完就更加温和了,再还加上了优色林舒安霜主打的舒缓成分——SymSitive(4-叔丁基环己醇),和辅助VA促进胶原蛋白、透明质酸合成的棕榈酰三肽-38,组成了温和又有效的抗老组合。

肤感也还可以,是略带滋润度的乳霜质感,抹开微微有点粘,不是什么大问题,比TO之类的原料桶精致许多了已经。或许是百元价格中,配方最好、成本最高的一款VA精华了,除了不好买,没什么缺点了。

STRIVECTINS.T.A.R.Light?RetinolNightOil

千万不要因为是油就想当然地觉得是滋润为主的产品,这款油是不折不扣的油状抗老精华,主打的成分是A醇+HPR+补骨酯酚+酯化B3,这几个VA成分前面都写过,就不多介绍了,三者的联合使用,让皮肤的A酸受体统统被激发,并且利用三种成分不同的机转,在不同的时段发挥抗老能量。

再配合上渗透性比传统烟酰胺更好的肉豆蔻醇烟酸酯,放大VA的抗老能力。此外还有VE、虾青素、迷迭香提取来加强抗氧化辅助。

这种纯油配方的优势就是可以下足够多的油溶性活性物,并且渗透性比乳霜、精华更强,稳定性也更好,是非常适合干皮使用的产品。

说实话我不爱用这款,肤感还是太油了,以及配方还用到了一种我逢用必长痘合成酯,实在是无福消受。但我仍觉得它是一款非常不错的产品,应该会更适合那些不爱长痘的偏干肤质。

TrilogyBakuchiol+BoosterTreatment

如果你连HPR、RR酯都无法使用,那么最后的机会就交给补骨脂酚吧。

Trilogy这款补骨脂酚的配方十分精简,基底油使用了白芒花籽油、甜杏仁油、角鲨皖、玫瑰果油,都是滋润、保护感强烈的温和基础油,以及最近很热门的大麻籽油,油相没有太多噱头,主要还是以滋养修护为主,功效方面则由4%补骨脂酚来担当大任。

4%的浓度真的非常高,原料商的建议用量是1-3%,很多实验也只用到了0.5%就有效果了。不过这种润肤油产品,一般用量都少,所以高浓度添加,小剂量使用才能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也非常推荐和我一样的VA耐受肤质,把它做为Booster混在上述的各种温和VA产品里,多VA复合,共同激活A酸受体,抗老效果更强。(也可以混在日间精华里用,补骨脂酚的抗氧化能力也不错

虽然容量才12.5ml,但不得不原谅它,这些植物油脂和高含量补骨脂酚的原料成本都很高,只卖一百多元的价格,依然性价比很高。

这么多VC、VA产品,共同点就是相较于常见的原型VC和A醇会更温和,适合绝大部分耐受一般的肤质,以及对使用感要求更高的胖友。但仍要注意,相对温和并不是完全无刺激性,仍旧要等到屏障健康后再开始尝试,希望总有一款会适合你。

END

往期精美文章

精美年度爱用

好上手!非猛药主动型抗老~

平价好用护肤品合集5.0

绝不能搭配使用的护肤品

适合90%人的护肤搭配公式,看完就会!

早C晚A,VA实用操作指南

糊奔奔

分享科学理性护肤心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